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白龍庵五靈堂
歷史沿革
癸巳祈安三朝建醮大典
甲辰年府城400迎媽祖
五福大帝
五毒大帝
什家將
交通資訊
白龍庵五靈堂
歷史沿革
癸巳祈安三朝建醮大典
甲辰年府城400迎媽祖
五福大帝
五毒大帝
什家將
交通資訊
More
歷史沿革
癸巳祈安三朝建醮大典
甲辰年府城400迎媽祖
五福大帝
五毒大帝
什家將
交通資訊
歷史沿革
廟外觀
正殿
清康熙23年 (西元1684年)
台灣府首任總兵在府城鎮北坊興建了總鎮衙署(現兵工廠停車場),因士兵多是從福建漳泉調來輪番更戌,數年才能一返,思鄉加上水土不服,
乃有接任總兵自
福州白龍庵
迎奉
神像
來台,於市仔頭
(
今台南市公園路中山公園
)
總鎮府衙旁建『
全台白龍庵
』,專
供福州官兵求符治病、祈求平安
。這是全台唯一由官方興建的福州廟,規模十分雄偉
。
昔日
全台白龍庵
佔地甚廣,計有七進。前殿為中軍府,二至六進由五部各佔一殿,後進為十二刑部,相傳白龍庵內有一百零八庵供奉三司六部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將爺有一百零八尊,部、文吏神像有
二千五百
尊以上。白龍庵主要為官兵所祭拜,一般老百姓若要參拜,就得到西來庵祭拜。
連橫
《
臺灣通史
‧宗教志》記載:「五福大帝,廟在鎮署之右,為
福州人
所建,武營中尤崇奉之,似為
五通
矣。然其姓為張、為劉、為鍾,為史、為趙,均
公爵
,稱
部堂
,僭制若
帝王
,歲以六月出巡,謂之逐疫。喬裝鬼卒,呵殿前驅,金鼓喧闐,男女雜遝,傾錢酬願,狀殊可憐。越二日以紙糊一舟,大二丈,奉各紙像置船中,凡百器用財賄兵械,均以紙綢為之,大小靡不具。愚民爭投告牒,齎柴米,舁舟至海隅火之,謂之送王。七月七日,又至海隅迎之。此瘟神爾,而與靈官皆竊五帝之號,是
淫祀
也。」
台灣早年瘟疫橫行醫藥不發達,由於五福大帝掌管瘟疫,因此凡供奉五福大帝的廟宇都會冠上「瘟部主宰」,因此五福大帝《又稱五靈公〉信仰逐漸普及,深得百姓崇拜。
明治三十一年 (
西元
1898年)
日本人將
總鎮衙署
改建成陸軍經理部廳舍,附近的白龍庵
遭日軍拆毀
。
除了史部神像,被日本人帶走之外,只剩張部神像,在焚燒中掉落,而由信徒李天賜其父
李時聯老先生
向日本人乞求索回供奉,現祀於全台白龍庵五靈堂
。
李時聯老先生請回的開基張部顯靈公神像,目前安奉於大殿
民國35年(西元1946年)
諸先賢胼手胝足,排除萬難終於創建白龍庵五靈堂。
奉祀主科五福大帝為張部(顯靈公)、鐘部(應靈公)、劉部(宣靈公)、史部(楊靈公)、趙部(振靈公),還有輔順將軍(馬公爺)以及眾神祇。
民國101年2月13日(西元2012年)
因電線走火廟體慘遭祝融,廟體毀於一旦,經討論後進行重建事宜。
民國102年5月(西元2013年)
完成重建舉行入火安座儀式。
癸巳年入火安座大典
民國103年1月 ( 西元2014年 )
歲次
癸巳祈安三朝建醮大典
。
主普 : 台南市
開基玉皇宮 (舊天公廟)
建醮(建醮主委專輯)
民國109年 ( 西元2020年 / 庚子年 )
張部顯靈公榮任
三老爺宮
庚子科攘災祈安三朝王醮大典副主帥一職。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Report abuse